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组图】走向消亡的中国农村!

2018-03-12 楚国农夫 北国春秋


李奉先 |原创

1/再无耕读世家
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”

田园将芜胡不归?

可是啊,这里有一种发霉的病隐匿在麦子的青稞上。在枯黄的麦地  在干涸的稻草堆里,炊烟惹不起,墙上的泥巴惹不起,灶上煮熟的豆粒惹不起。一年一年 村庄在枯萎,打工浪潮任经济车轮不停地奔碾。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也在枯萎,让我这个在大别山长大的楚国农夫不得不在一年四季最好的季节里 ,跟着他们一起下地。

常在城市里流浪的我,一直期盼着退休的年龄尽快来临,我要做个陶梦泽式隐逸者,在山下盖一座别墅,尽情徜徉美好的田园风光。可惜,离退休的日子,尚有三十年,我该何处何从?

没有农民的土地, 还应该叫村庄?没有麦田守望者,  也还应该叫做故乡。 没有那些一年一年的枣树、梧桐和槐花,没有下雨时候滴水的屋檐 ,没有蜜蜂采摘的花丛的能力,我们的村庄该叫什么 ,我们的祖辈不知道,父辈们不知道,连同我们的子侄辈,也一脸迷茫。

这个时候,我只知道我是一个乡村的农夫,没有办法的时候,只好为她写下这些宁静的悼词。

2/赌博盛行

 “麻将牌一响,几头猪白养”“扑克牌一打,一年工白搭”。不管是外出打工,还是在家里务农,大部分农民挣的都是辛苦钱,每年的家庭收入来之不易。然而,近年来,农村地区盛行赌博,越是年节,赌风越盛,以至于春节成了“春劫”。

从北国到南国,赌博恶风,大行其道。

譬如,有的人在外辛苦打拼一年,好不容易赚了些钱,回乡后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输得精光。而后,或借高利贷、陷入恶性循环,或铤而走险、以身试法,由此导致的家庭悲剧和社会矛盾并不鲜见。

在我的印象中,无论春节寒假,还是夏季暑期,忙碌的庄稼人难得拥有放下锄具、远离农活的清闲日子,本应该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时光,用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庆祝一年来之不易的丰收,可是啊,在我的记忆中,赌博已经深深地扎进了村民日常生活里,甚至有一些人专以赌博为营生,赶集日公然在集市设赌摊。纵观这些年,除夕夜里不乏因为老公或儿子输了钱发生吵架、闹人命的事情;平日里不乏因沉溺于赌博,今日腰缠万贯次日负债累累人生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。

难道那些乡亲们不知道这些不能承受的后果吗?不,他们知道。只是,由于长期以来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,在我的故乡,假日成了聚众赌博的绝佳时机,输得起成了在乡亲面前显摆的一种变态方式,有钱才能输得起,那些无所事事一名不文的人自然只有靠边站的份。对于那些留守村庄的妇女、老人及孩子,也能找到“小赌怡情、聊以庆祝”的理由。加之赌博这种能激起人们围观欲望、参与快感的方式能将处于无聊状态的人们最大限度的聚在一起,达到聚人气的目的,让寂寥的村庄有了一丝热闹的气氛。

悲哉,都是无聊在作祟!

上有不正,下必效焉。长期被腐蚀孩子,也沾满了陋习。不成想,孩子才是农村真正的未来,切莫让孩子掉进污泥里。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中狂人以一个启蒙主义者的口吻呼吁:“救救孩子”。我真的不知道这种在无形之中养成的“毒瘾”会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种下怎样的恶果,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掷下怎样的阴影?

3/虚荣攀比

放鞭炮在攀比。每年春节都要燃放爆竹,近些年来流行城市中常见的烟花也开始在农村流行了。临近春节,每户农民无论穷富,都要购买烟花,每户花销少则三五百元,多则超过千元。除夕,初一晚上,元宵节,几乎每个村庄上空都是烟花灿烂,热闹非凡。

几千块钱的一箱烟花,分分钟就放完了。一个村里的烟花爆竹会花费可以近100万,却舍不得其中的10分之1去改善村里的囧况!

过生日做酒席在攀比,连死了人也要攀比谁家的排场大!失去了亲友,也不再是逝者的哀悼会,而是群魔乱舞的吃喝玩乐,比谁家子女多,谁又请了几套西乐、花鼓......

4/即将荒芜的土地

因为劳力限制,村庄里的耕种方式,这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田地旱种,土地全靠农药肥料支撑,荒芜的田土越来越多......

现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:“70后”不愿种地、“80后”不会种地、“90后”不提种地。这绝不是人们的调侃与玩笑。而是现实中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,留在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妇女,而孩子们都到城里打工了。以后谁来种地?十几亿中国人粮食从哪里来?

5/日渐凋零的留守老人

我这人天生脑洞大。比如说,最近看到一则新闻,某上海姑娘随男友回农村老家过年,结果看到第一顿饭后马上决定分手回上海,我首先感受到的却是农村渐趋消亡的悲伤。

 中国的多数乡村已被城市化的步伐碾压的“空心化”,很多人在为消逝的乡土文明而呼吁反思,这是因为它走的太快、把文明丢的速度过快。而故乡,它却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,因为笨重的身躯和闭塞落后,走的太慢了。

于是出现了物质追随人口而去的趋势,不是有很多的农民,千辛万苦培养一个大学生,结果孩子大学毕业了,留在了城市,还需要留守父母省吃俭用,凑钱帮助买房子吗?或者退而求其次,如上所述,在镇上或县城也要买个劣质的廉租房吗?

这就是人与物一并流向了城市,正应了费孝通那句话,“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,结果连人都收不回”。不仅大学生不会再回来,就是目前在乡村教书的教师,乡村医生,也想尽办法到县城,甚至更大的城市。

往事不可谏。一座座新坟的出现,将直观见证了一代人成为过去,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,最终发现后继无人。

可怜他们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,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,他们心中的理想国,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,甚至有的坟头,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了。

总编辑:楚国农夫

微信号:nrawbz1215

本期推荐:

省委第一书记“信阳事件”后的河南行动

江青写于30年代的三篇强文!

【组图】83版《射雕英雄传》演员今何在,这几个大咖已作古!

警惕!公交车司机有六大暗语!

这只省部级大老虎,除了性别,没有一样是真的!

【组图】陈独秀后人:我上书邓小平重修父亲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